体育热点

  • Home
  • 可怜的天才!20岁进NBA,25岁被淘汰,人生如尊龙凯时般搏斗在谎言中

可怜的天才!20岁进NBA,25岁被淘汰,人生如尊龙凯时般搏斗在谎言中

他是“消失的天才”系列中最令人心痛的天才之一。与其说他的故事是线性叙述,不如说更像是一块被不断折射的棱镜,影响他的人有父亲的缺席、母亲的欺骗、球探们的“伪造”报告,以及品牌方构建的虚假形象和商业联盟打造的篮球梦想,这一切共同塑造了一个拥有多种人格的年轻人。他成了矛盾的结合体,内心深处不知哪一面才是真实的自我,这就是约什·杰克逊。

可怜的天才!20岁进NBA,25岁被淘汰,人生如尊龙凯时般搏斗在谎言中

1997年,约什·杰克逊出生于密歇根州南菲尔德的一个政府救济房中,墙上贴满了乔丹的海报。自记事起,他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,母亲阿普丽尔虽然曾是一位田径明星,但因缺乏稳定的工作和不愿意做体力劳动,常常卷入违法活动,成为监狱的常客。杰克逊的第一双篮球鞋,就是他的缓刑官送的,这份扭曲的馈赠成为他命运的隐喻:他运动天赋的根源是母亲的“赃物”,而篮球则成为了他洗白命运的手段。

在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中长大,杰克逊的“噩梦”也开始了。母亲出狱后,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他身上,带着他奔赴附近的球场,进行高强度的训练。即使在球场熄灯后,阿普丽尔仍会把他带到路灯下练习,尽管杰克逊疲惫不堪。每当他想停下来时,母亲总是用威胁刺激他:“你想像我一样蹲监狱吗?”所以,对杰克逊来说,篮球并非兴趣,而是一种取悦母亲的方式,同时也成为了他童年阴影的一部分,埋下了他日后对篮球复杂情感的种子。

在严格训练的同时,杰克逊更感到的是缺乏“安全感”。阿普丽尔的麻烦不断,他们频繁搬家,躲避债务与处罚。在进入大学之前的15年里,杰克逊辗转了4座城市,转学了8所学校。关于“朋友”,他说:“你觉得我能有朋友吗?”然而,杰克逊的篮球天赋让他在14岁时就引起了一些球探的关注。为了提升商业价值,球探们将杰克逊吹捧为“杜兰特的骨架与威少的引擎”,却刻意隐去他在情绪管理上的不足;耐克为杰克逊塑造了“左手魔术师”的形象,然而他的惯用手其实是右手。

在商业包装下,杰克逊成为全美最优秀的高中生之一,顺利升入堪萨斯大学,并凭借出色表现以第4顺位被太阳队选中。然而,杰克逊在进入NBA后,问题逐渐显露。他拒绝调整投篮动作,理由竟是“耐克说左手是我的商标”,导致进攻效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。他引以为傲的防守因明星光环褪去而变得脆弱无力,逐渐无纪律。这种球场上的挣扎让杰克逊愈发分裂。与此同时,母亲因挪用公款卷入官司,杰克逊的学生时代考试也被查出作弊。谎言一个接一个被揭穿,让他愤怒和压抑交织。

有一次,杰克逊因非法闯入前女友家被逮捕,警方在他的家中发现了他临摹的《呐喊》,但画中人的瞳孔竟被他画成篮球。随着他的职业生涯一路波折,从灰熊到活塞再到国王,每支球队都试图修复这块折射出焦虑的棱镜。到22年夏天,杰克逊沦落至发展联盟,尽管场均得分21分,但尴尬的是,没有任何NBA球队向他发出召唤。他在推特小号上无助地写道:“我身体里有24个约什·杰克逊,但他们需要的是第25个。”

虽然杰克逊所做的事情常常被批评,但他的家庭背景、遭遇和经历确实令人深感同情。篮球产业造就了无数超级球星,却也有像杰克逊这样的畸形产物被抛弃。人们常常忽视那些人格被切割得粉碎的运动员,他们看似是精神病人。当我们在重温杰克逊高中时期的逆天扣篮时,或许不会想到,在那场比赛中,篮筐的高度被偷偷调低了5厘米——就如同他的人生,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了偏差的标尺。

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篮球世界中,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,不仅是运动员的拼搏和努力,更是对真实自我的探寻。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,每一个追梦的篮球少年都在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
发表评论